谁的“大招”更猛?上海车展五大硬核新技术

2021-04-23 来源: 城市汽车

先进技术的应用一直是汽车发展的源动力,在上海车展的众多王牌车型上,各大汽车厂商也都拿出了最硬核的全新“黑科技”。站在引领汽车产业发展/变革的角度,究竟谁的“大招”更猛?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丰田汽车:第四代THS-Ⅱ、E-Four电四驱

  ▲相关车型:汉兰达,皇冠陆放、C-HR双擎

  ▲一句话点评:丰田:这是新时代四驱SUV解决方案。

谁的“大招”更猛?上海车展五大硬核新技术
谁的“大招”更猛?上海车展五大硬核新技术

丰田汽车今年车展的重点两台七座SUV——汉兰达、皇冠陆放,作为目前TNGA架构GA-K平台的高端车型,丰田旗下的油电互动弄黑科技在这两款车上有充分彰显。代号A25B的2.5L自吸发动机,使用了双喷射和阿特金森循环,压缩比达到了14:1,热效率41%。

谁的“大招”更猛?上海车展五大硬核新技术

丰田THS-Ⅱ混动架构

E-CVT机电耦合机构,丰田更是鼻祖,如今已经更新到第四代,成熟可靠,电控模块更是充分考虑都各种复杂模式和行驶工况,再配合使用P4电桥的E-Four电四驱系统,为高端四驱SUV提供了更高效省油的解决方案。

  ●梅赛德斯-奔驰:M254轻混系统

  ▲相关车型:奔驰C级长轴版

  ▲一句话点评:解锁造轻混车的“新姿势”。

谁的“大招”更猛?上海车展五大硬核新技术
谁的“大招”更猛?上海车展五大硬核新技术

48V轻混最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基本是个车企都能针对燃油车进行这种简单的电气化改造(P0布局),例如吉利ICON、奥迪A6L等等,而奔驰C级则对轻混车有完全不用的理解。

谁的“大招”更猛?上海车展五大硬核新技术

奔驰ISG轻混架构

最新的M254 1.5T/2.0T发动机使用的是ISG轻混系统(P2布局),其在9AT变速器的前端集成了一台轴向磁通电机,不需要传动皮带,直接通过离合器就可以为车子提供15kW/200Nm的动力输出。这玩意儿的结构和原理跟主流插混车完全一样,对市场/用户而言,或许,这才是造轻混车的“正确姿势”。

  ●梅赛德斯-奔驰:MBUX数字化座舱

  ▲相关车型:奔驰EQS

  ▲一句话点评:怎样造豪华纯电动?奔驰:我来打个样儿!

谁的“大招”更猛?上海车展五大硬核新技术

梅赛德斯-奔驰对“豪华”两个字的理解一直站在行业最顶端,这一点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同样得到充分展现。EQ系列的旗舰车——EQS向我们展示了有钱人应该享受什么样的未来出行体验。

谁的“大招”更猛?上海车展五大硬核新技术
谁的“大招”更猛?上海车展五大硬核新技术

MBUX数字座舱

看看这一整块4K曲面OLED显示屏,说是业内最“壕”一点不夸张,其背后是8核CPU、24GB内存以及46.6GB/s带宽的硬件,支持更炫酷的UI显示和更数字化的人机交互以及更智能化的驾驶辅助。任何体验过EQS座舱的用户都得惊呼一句:你大爷,还是你大爷。毫无疑问,跟之前奔驰S级的“双联屏”一样,奔驰的数字化座舱对于同行也具有很强的引领意义。

  ●奥迪汽车:主动空气悬架+后轮转向

  ▲相关车型:奥迪A7L

  ▲一句话点评:跟A6L没啥关系,倒更像是低配A8L。

谁的“大招”更猛?上海车展五大硬核新技术
谁的“大招”更猛?上海车展五大硬核新技术

作为上汽奥迪的首款豪车,国产A7L可谓诚意十足,除了无框车门、六缸发动机、48V轻混、Quattro Ultra四驱这些“基本操作”外,更吸引用户关注还得是带高/低、软/硬调节的主动空气悬架。

谁的“大招”更猛?上海车展五大硬核新技术
谁的“大招”更猛?上海车展五大硬核新技术

空气悬架+后轮转向

奥迪的主动悬架系统实现了更高精度的独立控制,四个车轮的空气减震器可以独立控制,通过对即时路况的扫描,减震系统始终以最优状态应对坑洼路面,从而保障车辆的平稳舒适。配合DAWS动态全轮转向系统,其低速转向半径被进一步压缩,高速并线也更平稳,在硬件上完全朝进口奥迪A8L看齐,就是不知道有没有主动式电子防倾杆。

  ●现代汽车:超级快充

  ▲相关车型:IONIQ(艾尼氪)5

  ▲一句话点评:800V/350kW超级快充,你见过没?

谁的“大招”更猛?上海车展五大硬核新技术
谁的“大招”更猛?上海车展五大硬核新技术

IONIQ(艾尼氪)5是现代起亚基于全新电驱架构打造的纯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其实没啥看头,无非是大容量电池组,双电机驱动,制动能量回收、驾驶模式选择等等,玩破天也超不过1000km的续航大关,算是达到同类主流水准。

谁的“大招”更猛?上海车展五大硬核新技术

比较值得关注的是,这款车使用的是太阳能电池板车顶,虽然没法实现长效续航,但毕竟聊胜于无,起码停车开空调用不着担心没电。比较厉害的是,最新的800V高压电平台使得该车支持高达350kW的超大功率充电,18分钟内即可将电量从10%充至80%。要知道目前特斯拉V3超级充电桩也才250kW的峰值充电功率,为进一步强化用户价值体验,超大功率充电也必然是未来所有新能源车重点发展方向。

编辑点评:

从国际厂商的技术开发内容来看,包括德系、日系、韩系的新技术都集中在车辆的电气化、数字化方面,这些配备全新“黑科技”的产品在未来市场角逐中无疑更有竞争力。与此同时,新的技术方向也为同行展示了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即,构建起完备、成熟的智能驾驶生态网络,为用户带来更安全、便捷、智能的出行体验。


联系我们

021-60850419

©2020沪ICP备20014852号-1 城市汽车版权所有

Design by 页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