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质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新势力车企的新能源车产品之所以不被消费者信任,根源问题还是在消费者对其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有没有经受过系统且全面长期的测试有关。毕竟这些车企的产品不是由代工厂生产就是为了急着上市而赶工出来的,所以出现问题就只能由消费者承担。
作为新能源汽车引领者的比亚迪,去年上市的旗舰车型汉到目前为止,销量节节高持续保持上升态势,成为中大型C级轿车市场历史上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月销过万的中国汽车品牌。在中国中大型C级轿车市场,与BBA形成销量第一集团,汉车型总销量突破5万辆大关,更打破了德国品牌对这一市场绝对领先的市场格局。
汉的成功正是因为其作为老牌新能源车企的产品,拥有着千锤百炼的产品品质。凭借安全、性能、豪华三大标杆,得到了消费者的信任,自然就能取得如此出色的销售业绩。
近日,小编受邀来到比亚迪深圳总部,参加“千锤百炼——比亚迪品质之旅”的活动。深入现场感受汉朝高品质的由来。与别的车企把光鲜亮丽的新车展现给外界不同的是,比亚迪展现的却是试验报废车。通过每辆历经“千锤百炼”的试验报废车,让用户真正看到比亚迪的品质标准和用心。
作为比亚迪旗舰车型,汉在车型前期策划阶段,就被设定为“L”级别,安全性能要达到行业领先地位。(LACU策略-L:Leading 行业领导地位 A:Among 行业领先地位C:Competitive 行业内具备竞争力 U:Uncompetitive 行业内不具备竞争力)
首先汉的研发团队利用CAE仿真手段,针对安全性进行大量的仿真设计,通过数学模型来模拟整车、系统、子系统及零部件在发生碰撞时的被动安全性,为汉设计出高安全车身。根据实验中暴露的问题进行不断优化,比亚迪可通过CAE仿真手段完成95%的安全性能指标开发确认。
目前,汉的白车身中采用军工级别的热成型钢用料达43处,热成型钢材使用量达97kg,不仅在中国品牌量产轿车中排名第一,用量更是第二名的近2倍,为消费者打造了“隐形”的防护保障与更安全的驾驶体验。
当然,只靠CAE仿真设计并不能完全发现问题,还需要对实车进行大量的实验。比亚迪斥巨资建造的整车碰撞实验室,能满足国标、美标、欧标等法规试验要求及C-NCAP评价试验要求,还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各类研发试验,为全球不同地区用户车辆安全性能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汉在上市前除了进行正面、侧面、追尾等常见的碰撞测试之外,还针对路面交通的复杂性和新能源汽车的特性进行了更严苛、更复杂的安全测试,如最高时速120km/h的正面撞击,和超高难度的小偏置碰撞等,最大限度保障用户在极端交通事故中的生命安全。碰撞实验室外那一台台撞得面目全非的试验车就是最好证明,据说汉在研发过程中整整撞毁了近500台整车。
在参观过程中,小编最感兴趣的就是那一个个价值不菲的假人,据说最贵的一个假人光购入价格就要上千万。据了解,比亚迪采用远高于行业标准的假人使用数量,拥有不同年龄、性别完备的假人家族,假人陈列室温度需控制在20度-22度,耗资高达几千万,可以最大限度还原真实车主及车内不同座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坐姿乘客在发生碰撞情况下的真实状况,提供更完备的安全保护方案。
其次,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比亚迪还采用了大量国际领先的高精尖测试设备进行验证。小编在现场看到一台比亚迪汉正在台架上进行模拟道路测试,就是结构耐久试验中最严苛的一环。据悉比亚迪的这个试验台架可以进行“24通道道路模拟试验”,能还原用户可能遇到的95%路况,大多数品牌使用的4立柱试验台顶多还原70%。汉试验车会在台架上持续颠簸45个日日夜夜,这样的试验要做3轮,相当于汉在实车测试路面上驶过100万公里,比大部分同类车型测试量的3倍还多。
当然,除了台架实验,实车道路测试也必不可少。从极寒到极热,比亚迪汉的测试里程等效用户实际行驶100万公里,超过绝大多数品牌3倍,这100万公里的模拟路况是融合德国专家几十年的开发经验,利用大数据手段对比亚迪90多万新能源车用户的真实需求进行分析后得出的,更贴近中国用户复杂的用车场景。
而按照行业标准,15万公里的整车寿命就能覆盖90%的用户需求,市场上大部分高档车的设计寿命是30万公里,而汉车型整车寿命目标定为60万公里比大部分同级高档车型多了一倍,但高品质不是追求里程表上的数字,而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
大家都知道,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在充电桩的适配方面做得非常好,在外面公众桩上充电几乎很少碰到充不了电和充电速度慢的问题。这和比亚迪在充电桩适配上进行了大量测试有关。据悉,比亚迪每款车都要进行大量的充电桩适配测试,常年进行这项试验小组的涉及上百台车、200人,每年要充电上万次,从城市到县乡,平均每款车每天测试4-5个充电品牌。
写在最后:
从汉可以看出,比亚迪的安全耐久测试标准极为严苛,不惜以高投入争取最后1%的稳妥。自比亚迪安全测试中心成立以来,积累的上千份宝贵“比亚迪标准”,夯实了技术底蕴,才有了如今的高品质。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比上年增长 29.2%,并呈高速增长趋势。同时,新能源汽车规模扩大也使得更多问题开始显现。在小编看来,作为出行工具,产品安全应该是放在首位的。作为新事物的新能源汽车更应该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持更加严谨的态度,经过更加深度的验证后,才能投放市场,不能拿消费者当‘小白鼠’测试,这样才能保证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