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4S店维修乱象 新能源车企直营模式或成治本之策

2021-02-24 来源: 城市汽车

汽车早已成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大众消费品,既然大部分消费者买车都是作为出行工具使用,那么车技再好也难免在日常使用中发生一些剐蹭磕碰和损耗,因此自然少不了要4S店打交道。但近年来,媒体却屡屡曝出4S店的售后维修黑幕,与此同时,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却纷纷采取更透明的“直营”模式,这或许能给传统车企提供一些思考——在中国存续了20年的4S模式可能是时候迎来一些改变了。

4S店维修乱象丛生

一辆汽车有上万个零部件,专业门槛之高非普通消费者所能及,即使 4S店的售后人员提出的维修项目不合理、或是施工过程不规范,消费者也很难识别出来。许多修理厂家利用正是利用车主“外行人”的身份和这种信息不对称漫天要价,而许多消费者还被蒙在鼓里。

去年,新京报记者曾先后应聘进入两家知名品牌的4S店进行暗访,发现诸多乱象,包括但不限于砸毁车辆未损坏零件以提高维修金额、截留车主购买的油液、“虚假”保养施工等。这并非4S店第一次出岔子,早在2015年,央视就曝光了多家4S店“小病大修”、故意夸大故障以牟取暴利,可是此种维修乱象却屡禁不绝。

(新京报乱象报道)

三大套路 一个目标

总结起来,4S店的维修套路主要有这三个:

第一,故意损坏,增加维修费用。比如此前卧底4S店的新京报记者就发现有维修人员直接用铁锤砸坏汽车的水箱框架,使汽车维修费用平白增加了一千多元。

(新京报暗访拍摄画面)

第二,小病大修,零件能换就换。普通修理的利润空间不大,因此如果遇到零件损坏,一些维修人员会夸大其词,建议车主直接更换零件。在这种情况下,4S店将从主机厂购买的配件卖给客户,赚取中间价。更有甚者,以非原厂配件以次充好,这对车辆性能也造成了损害。

第三,增加无效的附加项目。车辆保养环节的“猫腻”也不少,大部分车主对车辆常规保养项目不熟悉,维修人员肆意增加没必要进行的保养项目、甚至虚假保养(只收费不工作),车主都难以识别。

而这些种种套路,无非是为了让车主在售后维修保养环节多掏钱。

4S模式vs直营模式:如何从根本上拒绝套路

4S店的维修乱象为何屡禁不绝?究其原因,根本上是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相对独立的情况下,4S店需要自负盈亏,对区域市场的关注胜过品牌声誉,不惜通过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方式获得利润。据某4S店售后总监称,按照业内平均水平,4S店的销售利润、增值服务利润、售后收入利润大约占比在10%、40%和50%。由此可见,单凭销售返利难以维持4S店的经营,售后维修环节才是4S店的重要盈利点。

 与4S模式相比,直营体系的优势显而易见。以特斯拉为例,除部分受法律命令限制的地区以外,特斯拉在全球大部分市场上均采用直营模式,这意味着门店不需要自负盈亏,没有售后盈利压力。电动车动力结构没有燃油车复杂,车主只需要根据特斯拉官方公布的几个项目进行保养,不仅售后维保的价格全部统一透明,而且所有配件均由原厂直接提供,不存在经销商以次充好赚取中间价的情况。砍掉了经销商环节,特斯拉的维修成本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特斯拉统一价格表)

上世纪末,4S店模式进入中国,以相对规范和专业的形式改变了当时以小作坊式汽修店为主的行业格局;而如今,4S店已经严重透支了消费者的信任。随着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的不断提升,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直营模式或许为乱象丛生的售后维修行业提供了破局之策。


联系我们

021-60850419

©2020沪ICP备20014852号-1 城市汽车版权所有

Design by 页溪科技